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,除了要对整本书阅读有清晰的认识,还要思考为小学生挑选书籍的依据是什么。全面、具体的选书依据是指导教师完成选书任务的重要支柱。张明月认为,一些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籍时,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了解以及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分析,这造成了小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缺失的情况。[5]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为保证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服务的,也贯彻了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。重视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,充分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、阅读需求,并结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,才能系统、科学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。如果教师忽视了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,就会出现其推荐的阅读书目和学段知识容量不匹配的情况,使小学生在摸不清、够不到的尴尬处境中艰难推进阅读进程,进而影响小学生的阅读信心。教师对选书依据考察不全面不仅会影响整本书阅读的选书质量,还会影响小学生的阅读体验,达不到理想的阅读效果。
|